本報記者 慈玉鵬 北京報道
截至2024年年末,銀行理財公司旗下混合類理財產品全年發行規模為856億元,同比激增95%。
《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了解到,2024年混合類理財產品發行規模增長,一方麵是因為權益市場迎來利好行情,理財公司加大混合類產品的布局力度,產品受到市場歡迎;另一方麵,當前不確定性較大的市場環境下,混合類理財產品具備大類資產配置的靈活性。
記者注意到,雖然2024年混合類理財產品發行規模擴大,但該類產品在理財產品市場中占比仍較低,主要是因為該類產品淨值的波動性可能性大,風險等級也更高,對機構的專業能力及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為進一步滿足多元投資需求,從創新方向上看,應更加精細化把握客戶風險偏好分層,同時強化金融工程技術應用,更好地對衝風險、保證收益。
發行規模同比擴大近一倍
混合類理財產品是指投資於債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資產且前述任一類資產的投資比例均未達到80%的理財產品。
普益標準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混合類理財產品的發行數量分別為944款、397款和383款;從發行規模方麵,混合類理財產品2022年至2024年新發產品初始募集規模分別為1918億元、439億元和856億元,2024年同比出現顯著增長。
普益標準研究員董丹濃表示,一方麵,自2024年9月以來,在一係列積極政策的推動下,權益市場迎來利好行情,混合類理財產品的收益在10月份實現大幅增長,基於對權益市場未來持續向好的預期,理財公司加大了混合類產品的布局力度。另一方麵,混合類產品通過合理搭配固定收益和權益類資產,能夠實現風險分散,提供平穩收益,符合投資者對風險控製和收益穩定的需求,且混合類產品比單一資產產品更具靈活性和多樣性,能吸引更多風險偏好中立的投資者。在市場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產品多元化有助於提升競爭力,混合類產品正好滿足這一需求。
北京財富管理行業協會特約研究員楊海平表示,2024年混合類理財產品規模大幅度上升的原因:一是在債券市場持續牛市的行情下,固收類理財產品因底層資產收益率下行,資產配置難度上升;二是在當前不確定性較大的市場環境下,混合類理財產品的優勢凸顯,憑借大類資產配置的靈活性,可以有效捕捉不同大類資產的行情。
上海大學上海科技金融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陸岷峰表示,2024年混合類理財產品規模大幅上升,主要原因包括多方麵因素的共同作用。首先,隨著我國經濟持續複蘇,市場信心逐步恢複,投資者參與意願增強,混合類理財產品因兼具穩健性與收益性,成為資產配置的重要選擇。同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與儲蓄率下降為理財市場注入更多資金,進一步推動需求增長。其次,此類產品設計靈活,能夠在權益類與固定收益類資產間動態調整,既降低風險又提升收益潛力,滿足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需求。
“政策支持與行業規範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監管部門通過優化分類、信息披露及合規性建設增強了信任,資管新規的實施也促進了產品發行的規範化。”陸岷峰表示,2024年權益資產收益預期上升,使混合類理財產品憑借更高潛在收益吸引更多投資者,相較傳統固定收益類產品更具優勢。同時,各大金融機構通過優化產品設計、提升服務水平、推出定製化服務與智能投顧功能,加大推廣力度,顯著提高了市場接受度。在這些因素推動下,混合式理財產品實現快速發展。隨著理財市場的成熟與投資者需求的變化,混合式理財產品仍將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規模占比較小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雖然2024年混合類理財產品發行規模同比增幅較大,但在2024年理財市場中占比仍較小。對此,董丹濃表示,混合類理財產品雖然配置靈活,不依賴單一市場,但因其偏穩健的債權類資產配置不高,所以產品淨值的波動性可能更大,風險等級也更高。在目前多變的市場環境中,容易受到經濟周期和市場波動的影響。在此背景下,部分投資者對混合類產品的特點及優勢缺乏了解,導致市場推廣困難。同時,市場上各類理財產品層出不窮,競爭日益激烈,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混合類產品市場份額受到壓降。此外,混合類產品靈活多元的風險收益特征,也對機構的專業能力及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混合類理財產品發展仍麵臨諸多挑戰。”陸岷峰表示,首先,市場認知度不足是重要問題之一,由於投資者教育不充分,普通投資者對其結構、風險與收益特征了解較少,導致市場需求未完全釋放且推廣困難。其次,產品設計同質化現象嚴重,多數產品缺乏創新性與差異化,難以滿足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且類型集中於中低風險等級,未能展現靈活性優勢。再次,風險管理機製不完善,因資產類別複雜,部分理財公司在評估與控製能力上存在短板,市場波動中表現欠佳,加之信息披露不透明,會進一步削弱投資者信心。最後,市場配套環境亟待優化,當前法律法規與產品創新不匹配,監管規範還不十分健全,而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如信息披露、交易係統的便捷性等,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楊海平表示,正因為混合類理財產品可投資的資產相對寬泛,各大類資產配置比重相對靈活,因而其目標客群的定位相對模糊,把握客戶風險偏好的針對性、精準性相對不足,這可能是混合類理財產品的問題,需要通過產品設計方案以及營銷方案的精細化加以解決。展望2025年,債券市場收益率持續承壓,股票市場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結構性機會增加,為混合類理財產品打開了更大的空間,預計混合類理財產品仍然是理財公司布局的重點之一。
董丹濃表示,2025年理財公司或將繼續積極布局混合類理財產品。隨著資產配置理念的普及,投資者對組合型產品的需求將持續增長。同時,麵對同質化競爭,創新和差異化成為核心競爭力,混合類產品的靈活性和多功能性使其具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而隨著金融市場發展,混合類產品的投資策略將更加多元化,定製化、個性化的產品將不斷湧現。此外,監管層也在持續為機構投資者提供便利,進一步支持混合式理財產品的發展。
陸岷峰表示,混合類理財產品未來的發展可以歸納為四大趨勢。第一,市場需求持續增長。普益標準數據顯示,2024年四季度混合類理財產品新發募集規模達到308億元,占全年募集規模的36%,反映出投資者對多元化資產配置需求的上升。第二,產品結構更加多元化。銀行理財公司將針對不同風險偏好和收益預期的客戶推出定製化產品,如低風險穩健型產品和高淨值人群的高收益產品,從而擴大市場覆蓋麵。第三,數字化和智能化加速推進。金融科技的發展使銀行能夠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精準分析客戶需求,提供個性化投資建議,同時數字化渠道的普及提升了推廣效率。第四,監管政策逐步完善。監管機構將進一步優化政策框架,加強信息披露和風險管理要求,規範化的監管環境將增強投資者信任,推動市場長期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