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寂寞風霜何所懼 責任在肩心無憾_新浪新聞
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寂寞風霜何所懼 責任在肩心無憾_新浪新聞 时间:2025-07-04 16:51:55
"
原標題:[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寂寞風霜何所懼 責任在肩心無憾
腳下是一冬積雪,四麵是寒風如刀,遠處是繁華燈影,心頭是漫漫孤寂……在立春後最冷的日子,我們來到快“50歲”的六盤山國家基準氣候站(以下簡稱六盤山氣象站),這是寧夏最艱苦也是唯一的高山氣象站,屬於全國一類艱苦站。在這個海拔2841米的地方,有一群氣象觀測人習慣了更嚴酷的雨雪風霜,習慣了難捱的寂寞,默默堅守,執著工作。
2月11日19時45分,當天值班氣象觀測員馬強披著濃濃的夜色,冒著六盤山頂冰冷刺骨的寒風來到地麵氣象觀測場,動作嫻熟地打開日照計更換日照自記紙,該設備主要記錄每天的日照時數。之後,他又將一旁的小型蒸發皿輕輕收起,這是用來觀測當天蒸發量的設備。整個過程用時不過5分鍾,站在旁邊的記者感覺渾身已被凍透。“20時整,我們必須把這些氣象觀測數據準時上傳到自治區氣象局信息中心。”馬強說。
“氣象觀測是定時定點的工作,對時間的要求非常精細,必須不早不晚,數據才能精確。雖然氣象站已基本實現自動信息化觀測,但還有幾項數據需要手動觀測。”站在一旁的六盤山氣象站站長賈永輝向我們解釋。
從人工觀測到半自動化觀測,再到新型自動氣象站投入業務運行,年近五十的賈永輝見證了氣象站信息化建設的全過程。這個與六盤山氣象站同齡的男人和他的團隊一樣,寬厚堅韌,樸實無華。作為一站之長,賈永輝並沒有得到什麽特殊的待遇。他的日常工作和大家一樣,都承擔著氣象觀測任務。唯一“例外”的是,其他同誌都是7天一輪班,而他卻是15天輪休一次。
1990年,大學畢業的賈永輝來到了六盤山氣象站,一幹就是28年。氣象觀測站需要24小時值班,賈永輝和他的同事們日複一日,年複一年,觀測、記錄、上傳數據。“這份工作活兒不重,但是很枯燥”,賈永輝告訴我們。一份份經他們手抄報出來的數據,經過上級氣象部門的積累和統計,加工成氣候資料,為農業、林業、水文等部門進行規劃、設計和研究提供重要的參考。2015年,賈永輝獲全國和自治區“先進工作者”稱號。
在山上,條件艱苦,氣候嚴酷都不怕,最怕的是孤獨。站裏10位工作人員,每兩人一組在山上值班,每7天換一組。“兩個人說話已經說到無話可說的境界了”,已經在氣象站工作了10年的羅進雲說。遠離城市的喧囂,白天陪伴工作人員的是四季山穀裏的鬆濤雨雪,是整日林間的鳥語竊竊;夜裏陪伴他們的是狂嘯的山風和澄清的星空,剩下的就是在漫漫長夜裏對家的溫暖深深的惦念。
在這個氣象站,不僅走出了全國先進工作者,還走出了參加南極科考的隊員。“80後”氣象觀測員馬強,憑著在氣象行業職業競賽中的優異表現,2014年被選拔為第31次南極科考隊員。“在六盤山和南極,感覺其實是一樣的。對氣象人來說,枯燥的工作並不是最大的困難,最難的是麵對常年的孤寂,唯有堅守,才能不忘初心”,馬強說。
榮譽和收獲背後,是無法言說的酸楚。“這裏的氣象人有三大標配:胃病、風濕病和關節炎”,長期被風濕病困擾的觀測員楊建明用一句玩笑話道出了氣象人的辛酸。六盤山氣象站常年處在高寒高濕的氣候環境裏,再加上海拔較高,不少工作人員不同程度患有胃病、風濕病和關節炎。“身體也成了天氣預報的報警器,每逢要刮風下雨,不是這裏酸疼,就是那裏不對勁兒。”但是再難,他們也沒想過放棄。
“春節快到了,我的願望很簡單,就是希望能繼續保持一個健康的體魄,幹了一輩子氣象工作,舍不得放下。”賈永輝質樸的新年願望,道出了氣象站所有漢子的心聲。
采訪結束時,記者從2018年春節值班表中發現了站長賈永輝的名字……(寧夏新聞網記者 賀璐璐 楊麗 楊洲/文 楊洲/圖 馬建寧/視頻)
責任編輯:張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