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智健資料簡介(個人簡曆及圖片)
詞條概要
榮智健,香港上市公司中信泰富前主席。1978年移居香港。1986年進入中信香港任董事總經理。1995年成為香港高爾夫球會首位華人主席。2008胡潤百富榜第三名。
人物簡介
榮智健,祖籍江蘇無錫,是家中唯一的兒子,另有兩個姐姐和兩個妹妹。榮智健小時候在上海度過。1959年,畢業於南洋模範中學。公私合營之後,榮家在中國內地的企業已實行公私合營,家族中人一般不擔任直接的經營管理工作。下一代人似乎可以享受高股息帶來的優越生活,而不必從小吃苦。據一些當年認識榮智健的人回憶,那時十六七歲的榮智健是上海知名的“公子”。他有一輛紅色的敞篷車,經常開出去兜風、他常請同學朋友去國際飯店、紅房子吃飯,很大方。他是體育愛好者,上大學時是“職業棒球手”,先後代表上海隊和天津隊參加過全國的比賽,“每天要練球,課都沒法上”。
1965年,榮智健畢業於天津大學電子工程係。榮智健和其它年輕人一樣,以滿腔的熱情到了吉林長白山下的一個水電站實習。1966年,又“下放”到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在八年基層工作中,這位榮家後代經曆了上輩人從未經曆過的磨煉,他每天和工人、民工摸爬滾打在一起,抬石頭,挖土方,搬機器設備,背著氧氣瓶(燒焊用)上山下山,爬上半空架設高壓電纜,甚麽粗活重活都幹過。一九七二年,榮智健返回北京。
美國財經雜誌《福布斯》半年前評選出中國100名超級富豪,60歲港商、中信泰富主席榮智健名列榜首,因其2002年財富評估達八億五千萬美元(折合人民幣70億元),比一年前增加7000萬美元。
個人履曆
1978年移居香港,創辦愛卡電子廠,任董事總經理,生產集成電路和其他電子產品;並創建惠達利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在美國從事電子技術開發的風險投資,卓有收獲。
1987年初中信禮聘出任中信(香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主持中信(香港)集團工作。到任伊始即策劃收購國泰航空12.5%股份。繼之收購港龍航空46%股份,邀太古、國泰參股,兩個月後,港龍轉虧為盈。
1990年集資100億港元,收購香港電訊20%股份。同年收購泰富上市公司,易名中信泰富,任董事局主席,陸續將港龍航空、國泰航空、香港電訊、東區隧道等項目注入。稍後收購著名經銷汽車、糧油食品、電器等家用產品的大昌行。繼之參股35%西區海底隧道,購入擁有香港愉景灣物業發展的香港興業50%股權,並集資162億港元購得中華電力20%股權。與此同時亦投資國內上海、無錫、南京、重慶等地的電站、橋梁、隧道、公路等公用事業和房地產。十年經營,中信香港、中信泰富已發展成為香港一家以基本建設、航空、地產、貿易及分銷為主導的大型綜合性企業。榮智健熱心公益,關心教育,在國內多間大學和美國斯坦福大學設立教育基金,被授予天津大學名譽教授。
1994年至1997年曾被委任為港督之商務委員會成員。
1994年被選為香港馬會董事。
1995年成為香港高爾夫球會首位華人主席。
1996年以100億港元的代價MBO取得其控製權。
1988年被委任為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八屆、九屆連任。
2009年香港警務處搜查中信泰富公司總部,以調查2008年投資澳洲元累計期權巨虧事件。隨後,他與董事總經理範鴻齡辭職,主席一職由中信集團副董事長常振明接任。
行業經曆
1978年夏,隨身攜帶著簡單行裝和單程通行證,三十六歲的榮智健遠離家人,告別妻兒,獨闖香江。榮家在香港有一些資產,大都是些紡織廠的股份,例如九紗廠、南洋紗廠等。這些紗廠的股份三十年沒動過股息,因而積下一筆錢。榮智健就憑著這筆本錢,與堂弟榮智鑫和榮智謙合資在新界大埔開辦了愛卡(Elcap)電子廠,最初產品包括電容器、電子手表和玩具等,後來轉以生產集成電路和電腦隨機存取存儲器為主。“初時,我占股本的三分之一,後來工廠賺了錢,我把個人分到的利潤再投資進去,令我所占的股權增加到百分之六十,前前後後總共投資了一百多萬港元”。榮智健出售愛卡公司時,他個人得到720萬美元,也即是他投資的56倍多。榮智健的第二桶金這樣賺到的:“作為一個大笨蛋,我當年最大的成功不是愛卡,而是八二年用從愛卡賺的錢在美國搞的一項創業投資。”那年他與原本在IBM工作的幾個工程師合作在美國加州聖荷西合資創辦了加州自動設計公司,那是美國第一家專門從事電腦輔助設計軟件的公司,“我的搭檔都是這方麵數一數二的人才。業務就由他們負責,我仍在香港經營愛卡。”
最初的投資,包括貸款在內,大約是二百多萬美元,榮智健個人占百分之六十。這公司一直在盈利;到了一九八二年底,被一家生產電腦設計硬件的公司收購了百分之二十八,翌年並合並上市、成為美國第一家上市的電腦輔助設備廠商。原來的二百多萬美元投資一下子便增值了四十倍。” 榮智健還是看好香港,他出售美國公司的六成股權,加上出售愛卡得到的五千六百多萬港元,他當時的財產已由數十萬上升到四億三千萬港元,前後不到十年。世界上增值最快的東西可能首推香港的大樓。而榮智健的公司增值速度卻比香港的樓市還快。短短的幾年時間增值五十六倍,四十倍,好像天方夜譚。
1986年榮智健加入父親的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國有資產),成為中信香港的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榮智健入主中信香港之後的大手筆是收購國泰航空公司百分之十二點五的股權.。香港國泰航空公司是老牌的英資公司,也是世界著名的國際性航空公司。
榮智健說:“我們分析了差不多六個月,覺得國泰的盈利前景看好,經營完善,而且有一支優秀的管理隊伍。我就把自己的想法向北京總公司匯報,不到五天就得到批準”。國務院為此借貸八億港元,作為中信香港的運作資金。一九八七年二月,香港中信以二十三億港元收購了國泰航空的百分之十二點五的股權:一九九○年,香港中信以五億港元收購了港龍航空公司的百分之四十六點三的股權。中信香港入主港龍,成了港龍的第一大股東。收購港龍之後,榮智健將部分股權轉讓給國泰,國泰占大股。港龍的業務委托國泰管理,增添飛機向國泰租用。國泰停飛大陸航線,讓給港龍。這樣,港龍成了國泰的子公司。
香港中信有史以來最龐大的一項投資,是於九零年以逾一百億港元收購香港電訊二成股權,成為這家當時香港股票市場市值最大公司的第二大股東。至此,香港中信除了國泰航空的百分之十二點五,香港電訊的百分之二十股權之外,還擁有港龍航空的百分之三十八點三、香港東區海底隧道的百分之二十三點五、澳門電訊的百分之二十、亞洲衛星公司的百分之三十三、和記傳訊的百分之二、百富勤集團的百分之九、嘉華銀行的百分之七十四的股權,另外還有約十億港元的房地產、一個約三十萬噸的船隊,還己在大陸江蘇和內蒙等地投資四至五億美元建設發電廠,集團資產總值接近二百億港元。
榮譽記錄
2009清水灣胡潤百富榜(第37名)
2009胡潤慈善榜(第19名)
2008胡潤套現富豪榜(第3名)
2008胡潤百富榜(第5名)
2008胡潤鋼鐵富豪榜(第18名)
2008胡潤礦產富豪榜(第3名)
2008胡潤慈善榜(第24名)
2007胡潤能源富豪榜(第24名)
2007胡潤鋼鐵富豪榜(第11名)
2007胡潤百富榜(第6名)
2007胡潤套現富豪榜(第2名)
2007胡潤房地產富豪榜(第35名)
2006觀瀾湖胡潤百富榜(第6名)
2006胡潤鋼鐵富豪榜(第20*名)
2006胡潤能源富豪榜(第19名)
2006胡潤房地產富豪榜(第33名)
2005觀瀾湖胡潤百富榜(第6名)
2005胡潤能源富豪榜(第7名)
2005胡潤IT富豪榜(第23名)
2005胡潤百富人氣榜(第18名)
2004觀瀾湖胡潤百富榜(第3名)
2004奧迪胡潤IT富豪榜(第12名)
2004賓利胡潤強勢榜(第1名)
慈善公益
5.12地震捐款
為支援災區抗震救災、重建家園,2014年5月20日中信泰富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榮智健先生通過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再次向地震災區捐款5000萬港元。
此前,榮智健先生已向四川地震災區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都江堰市各捐款1000萬港元。至此,榮智健先生已累計向地震災區捐款7000萬港元。
接受調查
被查經過
2009年1月2日晚間,中信泰富在披露17名董事正接受香港證監會的調查。這是繼2008年10月22日香港證監會宣布介入調查中信泰富事務以來,上市公司首度披露被調查對象。中信泰富指出,公司董事榮智健、榮明傑、範鴻齡、常振明等17人正因該公司事務接受證監會的調查。
涉嫌罪名
警方此次調查的方向是,公司董事是否作出虛假陳述,以及是否涉及串謀欺詐。對此,著名財經評論人葉檀認為,中信泰富的虛假陳述之罪恐怕難逃。
中信泰富的幾則公告均出爾反爾。先是在2008年9月12日,中信泰富刊發的股東通告函聲稱,自2007年12月31日以來的財務或交易狀況,未出現任何重大不利變動。但不過一個月之後的10月20日,公司就發表盈利預警,因炒外匯巨額虧損,公司產生155億元的虧損。而當時公司主席榮智健與董事總經理範鴻齡卻表示,2008年9月7日已知悉公司炒外匯出現虧損。
事件回放
浮虧一度高達147億港元
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發布公告稱,為了減低西澳大利亞鐵礦項目麵對的貨幣風險,曾簽訂若幹杠杆式外匯交易合約。2008年9月7日以來,中信泰富覺察到合約的潛在風險,公司
終止了部分當時仍生效的杠杆式外匯合約,虧損6.27億港元。公司又買賣了一些遠期澳元以調控澳元之風險,再虧損1.29億港元。加上其他一係列交易,截至2008年10月17日,中信泰富已變現的虧損為8.077億港元。與此同時,中信泰富手上還有一部分仍生效的杠杆式外匯合約。截至2008年10月17日,按公允價值計算虧損為147億港元。公告發布後,中信泰富股價一度暴跌七成,市值損失也超過200億港元。
隨後,其母公司中信集團伸出援手,向中信泰富注入15億美元後,中信泰富最終的虧損額定格在91.55億港元。
身家縮水
美國福布斯雜誌推出了全球富豪資產縮水榜,全球排名前十的富豪資產損失一共達到1500億美元。按照損失的幅度來計算,來自中國的兩位富豪榮智健和黃光裕榜上有名。
其中,中信泰富因為在2008年10月份出現外匯衍生產品百億巨虧,榮智健的資產從2008年的30億美元跌到現在的7.5億美元,損失高達75%。
卸任主席
離職
中信泰富因買賣外匯合約巨虧一事接連釀下苦果,先是公司巨虧,眼下,公司核心人物榮智健也宣布離職。從2009年4月8日起生效。榮智健在其辭職函內表示,香港商業罪案調查科於2009年4月3日發出搜查令,要求公司及其董事提供資料,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麵對這個現實,相信退位讓賢對公司最為有利。
常振明接任
中信泰富主席榮智健卸任接任者為北京中信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常振明。這是中信泰富集團的管理層繼炒匯巨虧醜聞發生後公司首次出現的高層大地震。
高層相繼辭職
與榮智健一同辭職的還有公司董事總經理範鴻齡,兩人於1990年攜手創建了中信泰富,對於合作已經超過20年的中信泰富兩位高層來說,此次雙雙卸任未免有些悲壯色彩。而範鴻齡本人也在董事會上表示,對於榮智健給與其機會參與創立中信泰富集團銘感於心。
事實上,自中信泰富購買澳元外匯衍生工具導致嚴重虧損逾100億元事件曝光之後,已經先後有多位高層因此事而離職,前財務董事張立憲及財務總監周誌賢因此事辭職,榮智健的女兒、前財務主管榮明方被降職。
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在中信泰富主營業務欠佳的情況下,再加上公司的核心領導層相繼離職,公司未來前景堪憂。
被起訴
2014年9月11日,香港證監會入稟香港高等法院,對前身是中信泰富的中信股份及其前主席榮智健等多人展開法律程序,並要求法庭頒令,向4500名投資者賠償。
證監會表示,中信股份前主席榮智健及其餘四名前董事,涉嫌在2008年就杠杆式外匯合約投資巨額虧損,披露虛假或具誤導性的財務狀況資料。證監會宣布,將通過原訟法庭頒發恢複原狀或賠償令,以令4500名投資者得以恢複原狀或獲賠償損失,投資者當時的購股總額約19億港元。此外,證監會正尋求審裁處對中信及該五名董事施加製裁。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