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訶藏藥的LOGO由代表藏醫藥的“眾藥之王”訶子和代表青藏高原的山峰組成。寓意為:在世界的屋脊青藏高原孕育的金訶藏藥,擁有極度的生命力,蘊藏生命循環的本質,賦予人們自然而生的生命痊力。
除了藏區以外,很多人對岡仁波齊的認知是從張楊導演的電影《岡仁波齊》開始的。電影《岡仁波齊》向世人掀開了藏族人聖潔信仰的冰山一角,它講述生死,不卑不亢,無喜無悲。虔誠而淳樸的藏族人為朝聖而生,亦為朝聖而死,是一種對自然及信仰的絕對尊重與膜拜。在轉山這條路上,有人死去,也有人出生,因為對藏人來說,岡仁波齊是最神聖的存在…… 如果你未曾去過藏區,不曾在親眼見過在看不見盡頭的大路上磕長頭的藏民,電影《岡仁波齊》所描繪的一切,看上去都會讓人感覺難以置信。即便是在拉薩大昭寺和青海塔爾寺這樣的藏傳佛教聖地門前親眼目睹眾多信徒在那裏跪拜,常年匍匐不起的景象,恐怕依然會對他們的這一舉動表示這樣或那樣的不解。
那麽他們為什麽會如此虔誠、每走幾步都要五體投地磕一個長頭,用這種最原始,原始到近乎笨拙的方式去朝聖?磕長頭的過程中,他們希冀什麽?最終又能得到什麽? 今天小編帶你們去了解金訶LOGO背後的故事…… ▼ |岡仁波齊,佛教徒的避難所| 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或者民族,對山峰湖水等大自然的崇拜會像藏族這樣…… 藏族對山峰的崇拜簡直登峰造極,藏族文化認為凡山皆有神,大到領袖群山的四大神山,小到作為村落守護神的部落神山,但在這之中地位最高、影響最廣的必然是岡仁波齊。 那麽岡仁波齊為何如此深受歡迎呢?因為這裏發生的事情,徹底改變了西藏,乃至整個中國的宗教格局……
公元840年,吐蕃末代讚普朗達瑪大力推行西藏本地宗教"苯教"。隨即佛教信眾反抗,刺殺讚普朗達瑪,四方騷然,天下大亂。藏族曆史上最強大的王國分崩離析。從此陷入長達數百年的小邦混戰,亂世之中曾經佛法昌盛的青藏高原萬佛齊喑,有些人以佛法之名行淫欲殺戮、敗壞佛教名譽。 同時期的苯教則蒸蒸日上,長此以往佛教必然被高原拋棄。作為佛教發源地的印度,大部分佛教寺廟已經改宗印度教,遠道而來的伊斯蘭教則勢頭更甚。10世紀時巴基斯坦、印度北部等地的許多古國,相繼轉為清真之國。青藏高原以北現新疆境內的諸佛國,也大部分被伊斯蘭勢力攻滅。佛教正受到內外南北各方的夾擊,極有可能在印度、西藏同時滅亡。 ▼ 如果此事成真,佛教不但在青藏高原上消失,也不會有後續藏傳佛教在蒙古高原的傳播,那麽今日中國的宗教格局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此誠佛陀存亡之危,佛教是怎麽扭轉乾坤的呢?請繼續往下看......
在朗達瑪滅佛、天下大亂之時,偏遠的岡仁波齊反而成了虔誠佛教徒的避難所。崇信佛教的吐蕃王室後裔吉德尼瑪袞王子帶著千餘騎士來到岡仁波齊腳下的普蘭縣境內,之後吉德尼瑪袞王子勢力逐步擴展到阿裏全境,建立了藏族曆史上著名的古格王朝。 古格王朝力圖複興佛教,整個藏區以及印度各地佛教僧侶紛紛前來。其中最著名的是印度佛學大師“阿底峽尊者”。為促成尊者來到古格,當時的古格國王意希沃被鄰近的伊斯蘭教國家噶爾洛俘獲。噶爾洛要求意希沃或改信伊斯蘭教,或用等身黃金來換得自由。意希沃卻對帶著黃金來贖他的人說:“吾已年邁,不如用這些黃金迎請阿底峽尊者。” 阿底峽尊者的到來讓衰敗的佛教開始在岡仁波齊周邊重興。
▼ |世界公認的神山| 岡仁波齊位於西藏阿裏地區,是西藏、印度、尼泊爾等朝聖者的聖潔之地,是世界公認的神山。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 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尚在人間時,守護十方之神、諸菩薩、天神、人、阿修羅和天界樂師等都雲集在岡仁波齊,時值馬年。據說朝聖者常年轉神山一圈,可洗盡一生罪孽;轉山十圈可在五百輪回中免下地獄之苦。而在馬年轉山一圈,則可增加一輪十二倍的功德。據說佛教中最著名的須彌山也就是指岡仁波齊,是勝樂金剛的居所,是無量幸福的代表…… 象雄苯教時期,岡仁波齊被稱為“九重萬字山”,相傳有苯教的360位神靈居住在此。苯教祖師敦巴辛繞從天而降,此山為降落之處。 在公元前5-6世紀興起的耆那教中,岡仁波齊是耆那教創始人瑞斯哈巴那刹獲得解脫的地方。 印度人稱這座山為“Kailash”,也認為這裏是世界的中心。印度教裏三位主神中法力最大、地位最高的濕婆,就住在這裏。
千百年來,到岡仁波齊朝聖的全球各地、各個宗教的信徒絡繹不絕。在通往神山的各條道路上,形成了一個耐人尋味、令人感慨的“永動之流”。 神山已深深地寓於藏族曆史文化之中,神奇誘人,是人與神、人與自然結合的精神之山、文化之山、信仰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