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成南下掃貨生力軍,互聯網ETF申贖極致分化,背後有“關鍵先生”
財聯社3月11日訊(記者 周曉雅)時隔4年再次跨過香江,這一輪南下資金似乎更加“聰明”。
截至3月10日收盤,南向資金淨買入超296.2億港元,創曆史新高。南下掃貨的熱潮下,ETF成為重要的買入力量。
不過,並非所有的港股主題ETF都得到了資金的青睞。業內人士提到,這背後“港股通”機製的差異化優勢不容忽視。
申贖分化的港股主題ETF也正帶動ETF管理人新一輪規模崛起。
港股通互聯網ETF年內吸金最多
即便3月10日港股市場整體盤中調整,恒生指數、恒生科技指數等悉數收跌,但不可否認的是,一場屬於投資者的狂歡已經在今年港股市場上演。
截至3月10日收盤,恒生指數年內漲近20%,恒生科技、恒生互聯網指數更是累計漲超30%。麵對上漲的行情,買買買成為資金的大趨勢,但在港股主題ETF卻出現申贖極端分化的情況。
Wind數據顯示,掛鉤港股通互聯網、港股通科技指數的ETF上周淨申購份額領先市場,分別是33.09億份、32.82億份;而恒生互聯網科技業、恒生指數相關的ETF則分別被淨贖回13.9億份、12.01億份。
年內情況依然有著類似的趨勢。掛鉤港股通互聯網、港股通科技指數的ETF年內分別被申購87.55億份、69.41億份;而恒生互聯網科技業指數、恒生科技、恒生指數相關的ETF被整體淨贖回,其中恒生互聯網科技業ETF年內已被淨贖回超200億份。


具體到單隻產品,富國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既是上周被淨申購最多的(淨申購31億份),也是年內被淨申購最多的非貨ETF(83.98億份)。
華夏恒生互聯網科技業ETF則成了年內被淨贖回最多的非貨ETF(淨贖回207.4億份),也是上周被淨贖回較多的產品(上周淨贖回13.9億份)。
同是互聯網ETF為何吸金能力分化
披著互聯網ETF的外衣,為什麽產品申贖卻極致分化?業績成為一大原因。
1月中旬以來,港股市場開啟反彈行情,互聯網板塊行情明顯銳度更強,不過,截至3月10日,恒生互聯網指數自1月13日以來累計上漲38.79%;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則在同期上漲44.91%。
漲幅相差6個百分點以上,資金追逐收益更高的產品也在所難免。
更有甚者,“含裏量”極高實打實貢獻基金收益,也吸引更多資金的關注。
港股通互聯網指數囊括了阿裏巴巴、小米等今年的熱門股,截至3月7日,阿裏巴巴港股是港股通互聯網指數的第一大權重股,權重達到18.11%,小米緊隨其後,權重股為15.54%;而恒生互聯網指數的第一大權重股為京東集團港股,阿裏巴巴港股作為第二大權重股,比重僅為12.27%。
買入的主體也是這一輪申贖分化背後不容忽視的原因。
由於2024年報尚未披露,最新持有人結構不得而知,但從富國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的2024年中報來看,險資是主要持有力量。
截至去年6月底,機構投資者持有該ETF份額占比為94.35%。前十大持有人席位則有8位被險資機構占據,新華人壽、信泰人壽傳統產品、平安人壽自有資金為前三大持有人。
反觀華夏恒生互聯網科技業ETF,個人投資者是截至去年6月底持有比例為65.58%,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不足三成。前十大持有人中僅有2位是險資機構。
港股通成決勝關鍵?
申贖分化之下,或許可以猜測,這一輪港股的行情下,個人投資者正“落袋為安”,以險資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則成為入市的重要力量。
但為什麽機構投資者能提前押注到銳度更強的港股通互聯網ETF?財聯社記者從業內了解到,港股通是關鍵所在。
“事實上,與QDII基金相比,港股通產品的差異化優勢或許是吸引險資等主機構配置的原因。”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恒生主題指數基金,由於跟蹤標的指數權重股涵蓋非港股通個股,因此多屬於QDII基金,這也意味著基金的申贖受製於基金公司獲批的總QDII投資額度。
此前,QDII基金一度被熱炒,各家公司QDII額度告急,連帶著部分港股主題指數基金在內,QDII基金頻頻出現溢價。“對於機構來說,頂著溢價買入ETF,也不是他們希望的。”上述人士表示。
個股的調入,則是港股通帶來的另一個優勢。翻看過往權重股的變動,港股通互聯網ETF的強勢,從去年9月已有鋪墊。
彼時,上交所、深交所發布關於滬深港通下港股通標的調整的通知,因恒生綜合大型股指數、中型股指數、小型股指數實施成份股定期調整,港股通標的證券名單發生調整並自9月10日起生效。在這次調整中,阿裏巴巴被調入。
而根據快速納入機製,阿裏巴巴隨後在9月27日即被納入了港股通互聯網指數。被動指數基金因跟蹤指數買入,短期內快速推升阿裏巴巴股價,數據顯示,截至去年三季度末,持股阿裏巴巴港股的公募基金數達到346隻,較上一季度末增加668.89%。
阿裏巴巴的股價上漲,則貢獻了部分港股通互聯網ETF的規模增量。
作為成立最早的港股通互聯網ETF,富國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此前已具備先發優勢,截至去年上半年末,規模為107.17億元。阿裏巴巴調入後,該基金規模到了去年三季度末逼近200億關口。
雖然後來經曆規模短暫縮水,但年內該基金乘著港股市場的東風再次上攻,截至3月9日規模創新高至410.28億元,年內規模增長188.38億元,增幅達84.89%。

ETF管理人的規模格局也由此生變。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9日,富國基金成為年內在管ETF規模增長275.85億元,是增長最顯著的ETF管理人,上述的富國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貢獻了近七成的規模增量。
目前,該管理人的在管ETF規模為1579.39億元,排名業內第7,今年以來僅過去2個多月,位次即提升了2位。
(財聯社記者 周曉雅)